国庆小长假即将来临,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有人选择返乡,与家人团聚,有人计划出行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在这里,小编要温馨提醒您:一种由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登革热正在流行高峰,出门旅游(尤其是出境游)时,切记不要放松警惕。

什么是登革热?
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登革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一般是1~14天,多为5~9天。
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在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临床症状有哪些?
由于会引起剧烈疼痛,登革热又被称为“断骨热”,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40℃甚至以上;
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肿大、牙龈无端出血等;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如何预防登革热?
如何远离登革热呢?避免被蚊虫叮咬是关键!
当前,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国内广东省(广州市、茂名市、江门市和佛山市)及云南省等地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节。出行经过这些国家和地区时要特别注意防范,户外活动时,尽量不要在蚊虫活跃的时间段(如黄昏和清晨)户外活动,选择浅色的长袖长裤,不在蚊虫频繁出没的地方长期逗留,尽可能使用驱蚊剂或其他驱蚊药物。
白纹伊蚊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比如花坛花草中、罐、坛内壁,废弃轮胎、钢管、工地未完工的各类积水井;在室内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物上等。
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家蚊”,主要栖息在居民点和周围的容器、石穴等小型积水中,以及水缸脚、床底、墙角、花盆里等,悬挂着的有汗渍的黑色衣物更是它们的最爱。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如果外出两周内出现发热伴三痛、三红、皮疹等典型症状,要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如实报告接诊医生近期的外出旅行史;为了防止将疾病传播给家人或他人,请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登革热防控要求。
目前还没有治疗登革热的抗病毒特效药,如果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过及时的对症治疗,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发展成为重症,因此,早发现、早治疗,科学防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