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医疗服务 > 医疗科普 > 医疗科普 > 正文

科学康复,让双手重获自由

发布时间:2025-04-19    阅读量:       来源:康复医学科


你能想象吗?

清晨拧不开牙膏盖

吃饭时筷子夹不起米粒

甚至想喝水也变得艰难……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动作

可能在一夜之间被夺走

而更残酷的现实是——

根据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数据,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每年新发卒中330万,约55%~75%的脑卒中幸存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存在手功能障碍。与下肢功能相比,手部恢复速度显著滞后,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手的基本功能

手部是人体最精密的“工具”,承担了复杂、精细、灵巧的功能,因此大脑需要调动近1/4的皮层区域来控制它。

1.运动功能

托举、悬垂、击打、柱状抓握、球状抓握、钩状抓握、二指尖捏、多指尖捏、侧捏、动态操作等。

2.感觉功能

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复合感觉:皮肤定位觉和两点定位觉。

然而,中风后,患者往往过度依赖健侧手,使患侧手的神经重塑受阻,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上肢功能尤其是手的精细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是康复工作的重难点。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主要针对的是患侧手功能的康复和健侧肢体的代偿训练。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理治疗

主要在早期开始介入。

冷疗法:临床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低温可以使神经兴奋性降低、传导速度减慢,缓解疼痛和痉挛。

电刺激疗法:通过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激活瘫痪肌肉,对偏瘫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

2.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

早期以被动的关节活动和按摩为主,功能恢复期以主动手功能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为主。

3.针对健侧肢体的代偿训练

当中风致一侧脑半球受损害后,由于非交叉性纤维的存在,健侧手的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适当的健侧训练不仅能分担患侧压力,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4.传统康复治疗技术

针刺、推拿、中药熏洗等中医康复技术在脑损伤手功能障碍康复中广泛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肢的疼痛和水肿,为手功能恢复打下基础。

随着神经科学、机器人技术和中医药研究的深入,手功能康复有望突破传统局限。未来,患者或能通过更短的周期、更精准的治疗,重获手部功能。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早期介入、坚持训练、积极配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手功能康复不仅是生理功能的修复,更是患者重建生活信心、回归社会的重要桥梁。

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学的康复手段,为双手重新注入自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