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用于减少或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抗凝不足会导致栓塞,而抗凝过量又可能发生出血。如何才能找到抗凝治疗的“平衡点”,让它更安全、有效地发挥疗效呢?
低分子肝素(LMWH)广泛应用于抗凝治疗,尤其在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心脏手术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抗凝效果也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医生不断调整用药剂量。在治疗过程中,检测低分子肝素的浓度就是医生的“平衡杠杆”。
为了让抗凝治疗更精准有效,潜江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开展了新项目——低分子肝素两项,包括低分子肝素浓度测定(LMWH)、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ATⅢA)。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一了解吧!
低分子肝素浓度监测(血浆抗Xa活性测定):是肝素类抗凝药治疗监测的金标准,它不受凝血因子缺乏、狼疮抗凝物等因素的影响,方法学特异性较高,能直接、可靠地反映体内低分子肝素的浓度。
抗凝血酶水平(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肝素本身不具备抗凝血酶活性,通过与抗凝血酶(AT)结合发挥抗凝作用,可使抗凝血酶(AT)活性增强近2000倍,是肝素抗凝的“黄金支点”。因此,在应用肝素治疗时,也需要检测抗凝血酶(AT)水平,其水平应保持在80%以上,若活性小于60%时,需及时补充血浆或抗凝血酶制剂,或者更换其他种类的抗凝药。
抗凝血酶(AT)与肝素之间的关系
ATⅢ活性 |
肝素抗凝效果 |
80%~120% |
较好 |
<70% |
肝素效果降低50% |
<50% |
肝素效果约为30% |
<30% |
肝素抵抗,大剂量肝素使用无效 |
ATⅢ活性与肝素抗凝效果的关系
低分子肝素两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1.便于药物剂量调整,使抗凝治疗更精准、有效;
2.防止用药不足或过量,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和出血风险;
3.围手术期准备,降低手术期出血和血栓并发症风险;
4.特殊人群进行抗凝治疗时更应该检测低分子肝素两项,比如患者体重过高或过低、肾功能不全、婴幼儿、孕妇、癌症患者等。
标本采集和报告周期
1.标本留取
样本类型:血浆标本,蓝色管(枸橼酸盐抗凝管),2.0mL,抽血时不需要空腹。
2.参考范围
低分子肝素浓度测定(LMWH):
正常人:<0.01IU/mL;
预防范围0.1-0.3IU/mL;
治疗范围:0.5-1.0IU/mL。
3.检测及报告时间
潜江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科每日8:00~17:00进行检测,报告时限为4小时。
如果您在检测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电话:0728-8104914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