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病毒来势汹汹
各大媒体都在“紧急提醒”
马上就到春节了
有很多朋友会担心
会影响过年的走亲访友吗?
“医院接诊的流感患者激增,其中大多是甲流患者。”最近,全国很多医院都面临着这样的现象。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流感处于季节性流行期,甲型H1N1流感占比99.6%。
(图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当流感遇上即将到来的春节,我们应该如何去科学应对呢?
什么是流感?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高传染性急性呼吸道疾病。相较于普通感冒,流感传染性更强,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流行甚至暴发。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出现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或引起慢性病发作及加重的风险更高。

(图片来源:抖音)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感冒一般全身症状轻,多为上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和咽痛咳嗽等),发热较少见,病程多为5~7天。
流感全身症状较重,往往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高热(体温大于39℃)、伴全身肌肉酸痛、咽痛和头痛等,疲劳乏力明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流感如何确诊?
早期流感和普通感冒、新冠感染的症状不易区分,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可进行流感抗原检测,一旦阳性即可确诊。流感抗原阴性也不能排除流感,必要时可进一步通过检测鼻咽拭子或痰液中的流感核酸加以明确。抗流感治疗要尽早,不必一定等到流感检测结果为阳性后才开始抗病毒治疗。
流感的治疗
流感患者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目前公认有效和安全的药物是奥司他韦,每天两次口服,一般疗程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另外还有玛巴洛沙韦,整个病程只需服药一次,更加方便。在发病48小时之内使用抗流感药物效果最佳,但即便病程超过48小时,一旦明确流感,也应积极用药。
流感的对症处理主要以退热、缓解不适症状为主。生活护理也很重要,需要多休息、多饮水,进食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受凉、剧烈运动等。
流感如何预防?
1、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药物预防:是一种紧急预防措施,不能替代疫苗接种的预防作用,适用于不能接种疫苗、未接种或接种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3、加强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减少聚集,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出门佩戴口罩,尽量避免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正确认识流感,做好科学预防,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若不幸中招,出现高热不退、胸闷气急、心慌等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