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医疗服务 > 医疗科普 > 医疗科普 > 正文

头痛也是病,硬抗可不行!

发布时间:2024-11-15    阅读量:       来源:神经内科


“头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偏头痛的伤谁能懂~

头痛恶心、声光敏感

来时像一阵飓风

走时却无影无踪

做检查还查不出什么实质性病变

……

有多少人认为,头疼找不到“病根儿”就不是病,忍忍就好了?殊不知偏头痛长期发作放任不管,可能导致慢性疼痛综合征,影响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工作生活。既然头疼也是病,那就需要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关于偏头痛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多为偏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可持续4~72小时不等。根据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偏头痛可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先兆症状后出现头痛)、慢性偏头痛(每月头痛发作日≥15天,持续3个月以上)等多种类型。

为什么会偏头痛?

偏头痛的确切成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神经递质失衡、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女性更多见,一部分人会在月经前后出现偏头痛;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史;环境因素如压力、情绪波动、睡眠不足、饮食等,则可能作为诱因触发偏头痛发作。

偏头痛该如何治疗?

偏头痛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多管齐下,缓解疼痛。

一、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片类药物或特异性偏头痛药物(如曲普坦类)迅速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

预防性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预防性药物,以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二、非药物治疗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训练患者控制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如心率、血压等,以减轻偏头痛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减轻焦虑和压力,从而减少偏头痛发作。

物理疗法:包括针灸、按摩、冷热敷等,通过刺激穴位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来缓解疼痛。

这些方法也能改善偏头痛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神经系统。

合理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酒精、巧克力等可能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同时增加富含镁、维生素B群等有益营养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缓解偏头痛症状。

减压放松:压力是偏头痛的常见诱因之一。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散步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在偏头痛发作期间进行剧烈运动。

注意环境,避免刺激:偏头痛患者对光、声、气味等刺激较为敏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减少噪音干扰,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避免使用强烈气味的香水、清洁剂等产品。

记录头痛日记:建议患者记录头痛日记,详细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症状、可能的诱因等。通过长期观察和分析,可以逐渐识别出自己的偏头痛诱因,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这些因素。

合理用药:对于频繁发作的偏头痛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不要随意服用止痛药或滥用药物,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或加重症状。

偏头痛虽然难以彻底根治,但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完全可以有效控制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理解、关爱与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为偏头痛患者点亮一盏希望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