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妊娠期糖尿病,是不是吃得越少越好?”
“听说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每天只吃粗粮不吃细粮可以吗?”
“不小心吃多了,加大胰岛素的量血糖就会正常吗?”
在孕育新生命的旅程中,有一部分孕妈正面临着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扰,心中有不少疑问。以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为主的非药物管理是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策略,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证孕妈和宝宝的安全。那么,糖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吃呢?
第一招:科学营养处方,不走弯路!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并不是吃得越少越好。饮食管理的目的是帮助把血糖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同时又可以为宝宝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
1、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根据个人体重、身高、孕周等因素,精确计算每日所需热量,确保能量摄入既不过多也不过少。
每日所需总热量计算(kcal/kg)
孕前体重指数(kg/m²) |
热卡(kcal/kg) |
体重过低:BMI≤18.5 |
35 |
正常:BMI=18.5~23.9 |
30~35 |
超重:BMI=24~27.9 |
25~30 |
肥胖:BMI≥28.0 |
25 |
孕中晚期各加200-300 kcal |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2、确定三大产热营养素摄入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一般建议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
3、餐次及量的分配:遵循“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的原则,将全天热量合理分配至各餐及加餐中,以维持血糖稳定。
4、综合调整。根据就餐情况、血糖监测结果、体重增长及胃肠道情况综合调整饮食计划。
每位孕妈的体质和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制定个体化营养处方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记录膳食日记及运动情况,监测血糖、尿酮体及体重增长,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第二招:选择正确的食物,事半功倍!
GI(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有效指标。了解并应用GI值,可以帮助孕妈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食物组合。低GI食物如大麦、燕麦、豆类等,有助于稳定血糖;而高GI食物如精制谷物、精加工食品等,则需适量控制。
利用GI来控制血糖的方法:
1、粗粮不要细作
以面包为例,白面包的GI为70,但掺入75~80%的大麦粒的面包GI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白面包。
2、简单就好
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谷粒能整粒就不要磨,如煮黄豆粒的GI为18,而罐装黄豆为14。
3、多吃膳食纤维
如魔芋,纤维的含量极高。其他如芹菜、竹笋膳食纤维也丰富,木耳、菇类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4、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
一般的小麦面条GI为81.6,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面条GI为37,加鸡蛋的硬制小麦扁面条为55。饺子里蛋白质、纤维都很高,也是低GI的食物。
5、急火煮,少加水
食物的软硬、生熟、稀稠、颗粒大小对GI都有影响。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糊化就越好,GI也越高。
6、吃点醋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食物的GI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也可以降低食物的GI。
7、高低搭配
高、中GI的食物与低GI的食物搭配食用,可以达到中GI食物的效果,如粗细粮混合吃可以降低血糖生成指数,减缓细粮餐后血糖升高幅度。
妊娠期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孕妈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遵循科学的营养治疗原则,就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享受健康孕育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