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
很多内在疾病
都可以通过皮损的形态变化表现出来
去年6月,《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亚军选手张恒远因黑色素瘤去世,使“黑色素瘤”一度冲上热搜,老百姓对色素痣的筛查热情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仅仅为了看看自己身上的“痣”是不是“瘤”的人,占比就不少。
“医生,我手臂上长的是什么东西?”“我这颗痣是恶性还是良性?”面对数量庞大的就诊需求,仅凭医生的肉眼和触诊判断难免存在局限。此时,就要借助皮肤科的“第三只眼睛”——皮肤镜了。
“为什么给我开皮肤镜检查?这个检查要活检吗?像胃镜一样吗?疼不疼啊?”许多患者遇到医生开具皮肤镜相关的“皮肤生理指标检测”等检查时,会发出这样那样的疑问。那么,皮肤镜到底是什么,检查有痛苦吗?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皮肤镜”的知识~
什么是皮肤镜?
在过去,皮肤科医生手里总是拿着个放大镜,就是为了把患者的皮损看清楚。
而皮肤镜又称皮肤表面透光式显微镜,是一种可以放大数倍至数十倍的升级版的皮肤“放大镜”,通过光的衍射、折射等原理,将皮损的细微形态、结构及皮损与周边组织的关系进行几何倍数地放大,可以清楚观察到表皮、真表皮交界处、真皮浅层内的色素网络模式分布、浅层血管的大小和形态等,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图像信息进行分析,生成数据,供临床医师参考。
皮肤镜有哪些优势?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学科的发展,如今皮肤科医生所掌握的“武器库”已日趋完善,诸如皮肤镜、组织病理、免疫组化、VISIA、皮肤超声、皮肤CT、光动力显色等等。在繁多的辅助诊断技术手段中,皮肤镜因其简便、无创、直观、成本少等优点,成为皮肤科医师眼中的新宠。皮肤镜是皮肤影像学中发展最为完善,研究也最为深入的技术和辅助诊断方法,对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怀疑皮肤有病变时,是很有必要做皮肤镜检查的。
皮肤镜在临床中的应用
最初的皮肤镜主要应用于色素性皮肤病的辅助诊断,如色素痣、黑素瘤、黑子、雀斑、黄褐斑等,经过临床医师对其认识的提高及仪器本身的更新换代,如今的皮肤镜不仅在种类和款式上五花八门,在功能上更是日渐齐全。
除了判断色素性疾病的良恶性,协助判断预后外,皮肤镜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盘状红斑狼疮、毛发扁平苔藓、基底细胞癌等众多疾病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都可以利用皮肤镜,让医生不再“雾里看花”。可以说,只要条件允许,几乎所有皮肤问题都可以让皮肤镜发挥出它的作用。
【温馨提示】虽然皮肤镜能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也不能取代病理检查。当皮肤镜检查提示皮损恶性风险较大时,建议患者要听从医嘱进行病理学活检,才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真正改善疾病预后。
如果您有任何皮肤相关的问题,欢迎您前往潜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