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
随着气温升高
去泳池游泳或野外玩水
成了很多人消暑的首选
清新的空气、冰凉的湖水
使人经不住诱惑
想去畅玩一番
但平静的水域
总是暗藏着极大的危险!
……
7月10日晚,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江边,一名4岁女孩套着游泳圈由家长陪同在水里玩耍。女孩意外随着游泳圈漂远,孩子父亲去救时体力不支,不幸溺亡。
7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京南镇,一位父亲带着两名孩子(13岁、10岁)下河游泳,父亲和大儿子不幸溺亡。
7月24日,河北行唐县5名学生在河道溺水身亡,事发地为独羊岗乡西秀村,5个孩子都是初中毕业生。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
《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
5.9万人死于溺水
其中未成年人占95%以上
溺水是青少年意外伤亡的
“头号杀手”
预防溺水一定要警钟长鸣!
防溺水“六不准”要牢记
预防孩子溺水,家长(监护人)是第一责任人,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擅自下水施救。
溺水者如何自救
发生意外落水,有两种自救方式,分别为抱膝式与仰漂式。
1、抱膝式自救
双手抱住膝盖,低头成蜷缩状。这时人体会慢慢上浮,当感觉背部离开水面时,迅速向下推水,同时抬头换气,下沉恢复抱膝状态,重复这个动作换气。这种方式可以延长自救时间,但有一定难度。
2、仰漂式自救
全身放松,双手向两侧伸直,自然沉入水下,让身体保持水平或略微倾斜,让口、鼻露出水面呼吸。其余的部位则在水面下维持浮力,呼吸时要吸多呼少,保持胸腔内有一定的空气,以增加身体的浮力。这种动作难度较小,所需体力较少,但风浪太大不宜采用。
溺水者救上岸后,首先拨打急救电话“120”,清晰准确地向接线员报告现场地址以及溺水者情况,在救护车未到达前,可通过电话连线寻求医务人员急救指导,根据溺水者状态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