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
“世界保健日”这一天,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旨在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健康,不少人认为,食物精细化加工后流失不少营养,因此补充一些保健品是有必要的,保健品还可以预防疾病。但是在使用保健品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误区,一旦不正确使用就可能适得其反,损害健康。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那些关于保健品的误区!
误区一
补钙,越多越好
补钙过多影响发育,甚至会导致结石。
人体对钙的需求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更年期女性、老人和儿童在日常饮食无法保证摄入量时,建议咨询医生后补充。儿童吃补钙保健品时,尤其要注意遵医嘱和说明书建议的剂量服用,不要盲目贪多。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曾提醒,儿童过度补钙,可能出现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时引起高钙尿症,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如果不缺钙还乱补,或者长期、过量吃钙片,不仅干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还会增大肾结石风险。
误区二
滥补维生素
维生素摄入过量可能导致“中毒”。
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脂溶性两大类。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属于前者,它们易溶于水,摄入过多时会从尿中排出;后者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它们需要有脂肪的帮助才能被吸收,可在肝脏储存,需要时再“动员”出来,很难从尿液中排出。
通过食物摄取维生素,一般不会过量。吃维生素片等补充时,一定要遵医嘱和说明书推荐剂量服用。脂溶性维生素如果摄入过多,存在中毒风险。
误区三
乱用蛋白粉
当心伤肾。
出现蛋白尿的肾脏病患者不宜服蛋白粉,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已出现肾脏损害,服蛋白粉前也建议咨询医生。
误区四
长期喝药酒
注意药酒伤肝。
药酒常作为临床药物使用,也有些作为保健品销售。临床药用的药酒应咨询中医后选用,保健药酒也并非人人能长期喝。酒精本身就对肝脏有一定影响,保健酒中还含有多种中药成分,它们都需要通过肝脏代谢,一般人应按包装上的推荐量服用。
如果肝功能不好者长期服用,可能带来慢性肝损害。建议肝不好者,服药酒前咨询医生,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误区五
服用“增强免疫力”保健品
有风湿病者慎用。
免疫力是身体抗击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免疫力越强越好。例如对患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病的人来说,盲目进补,尤其是吃宣传能“提高免疫力”的产品,反而可能刺激免疫系统,诱发或加重病情。
误区六
盲目吃中药补品
请中医辨证后再吃。
阿胶、鹿茸等中药里的补品,其实都属于药物,在中医里有严格的适应症,并非人人能用。例如中医认为上火者(表现为小便发黄、口中生疮等)不宜吃阿胶,阴虚内热者吃鹿茸可能造成出血、烦热不安,感冒发热和患某些慢性病时应慎用人参等。
建议想通过中药进补者,咨询正规医疗机构的中医后选用。此外,如果因病正在服用药物期间,最好不要自行服用保健品,以免干扰药物作用,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和追求,面对各路“养生窍门”一定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切勿过分听信广告宣传,服用保健品也最好是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量补充。另外,建议大家养成定时体检的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情,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呵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