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医疗服务 > 医疗科普 > 医疗科普 > 正文

早防早“智”,给生命两端同等的关爱——阿尔茨海默病

发布时间:2022-10-01    阅读量:       来源: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为“记忆的橡皮擦”。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高达近6%,位居世界之首,同时,阿尔茨海默病也是我国的第5大死亡原因。

到底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它有什么症状?该怎么预防?今天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很缓慢的、进行性发展的脑部退行性疾病,是最多见的痴呆形式,占所有痴呆症中的80%以上。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后天获得性的认知能力恶化,导致不能独立地生活、学习、工作。其中,记忆力减退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最主要的认知能力损害表现。

典型八大临床表现

一、近期记忆退化。这是阿尔兹海默症最常见、最突出的早期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容易忘事,记不起不久前发生的事情,记不清自己刚讲过的话或别人刚告诉的某件事。经常忘记自己的物品放在何处,一旦找不到就猜疑被某人拿了,引发家庭矛盾。

二、简单的家务活动不能独自完成。习以为常的扫地、洗碗等简单家务活动突然变得难以完成,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完成。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常常忘记关煤气、风扇等。

三、计算能力下降,一开始出现不会算复杂的账目或计算速度变慢的现象,以后逐渐变成买菜时也不会算账,连简单的算术也要想很久。

四、理解表达能力下降。早期主要表现为说话比之前少了,有时因忘记简单的词语而突然中断说话或词不达意;有时又喋喋不休,但说出来的话颠三倒四、不得要领,还以同样的方式反复讲述同样的事情、询问同样的问题。这种重复不仅体现在语言,还会体现在反复做同一件事情。

五、时间观念减弱,识路能力下降。对于时间感到困惑,具体表现是经常反复询问日期时间,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季节、分不清白天黑夜;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如自己居住的街道)常走错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一出家门就迷路。

六、情绪变化大。情绪波动特别大,具体表现是突然、无缘无故的情绪变化,容易生气或闷闷不乐,本来性格挺好的人变得很顽固、多疑,经常怀疑别人,甚至怀疑家人偷走了自己存放的东西,怀疑配偶出轨或做了不道德的事情等。行为幼稚笨拙以及喜欢自言自语等。

七、理解力、判断力下降。患者在早期往往不能准确地判断事情,不能正确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琐事;常把某种物品放在一个不合适的地方,如把袜子放到饭桌上;在学习某些新事物时感到极度困难,甚至不理解电视、报纸中的内容,家里人反复告知后仍无效。

八、爱好和兴趣缺失、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以前喜欢跳舞、唱歌、打扑克牌、下棋、浇花等,现在突然都不愿意去做了。精神状态大不如前,睡眠时间也比平常多。

如何治疗及预防

一、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运动习惯,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多参加社交活动,多思考,避免与社会脱节。

二、降低患病风险

中年肥胖、三高、卒中、抑郁症、听力损失、有痴呆症家族史者,更应当控制体重,保持血压平稳健康,控制好胆固醇和血糖水平。饮食方面,多吃富含胆碱的食物,尽量不要使用铝制餐具。

三、知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

谨记典型八大临床表现,如上。

四、及时就医

老年人若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家人应当及时陪同到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记忆门诊或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诊。

五、积极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感官刺激、身体和智能锻炼、音乐疗法、环境疗法等非药物治疗。通过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

六、做好家庭照护

家人掌握沟通技巧、照护技能以及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协助而不包办,有助于维持患者现有功能。另外,应当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佩戴防走失设备,预防伤害,防止走失。

七、维护患者的尊严与基本权利

注重情感支持,不伤其自尊心,沟通时态度和蔼,不轻易否定其要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给予患者自主自由。

八、关爱照护人员

患者的照护人员身心压力大,要向照护人员提供专业照护培训和支持服务,维护照护人员身心健康。

九、营造友善的社会氛围

加强社会宣传,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关爱患者及其家庭,建设友好的社会环境。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打击。因此,在生活中做好预防,早发现、早进行干预治疗尤为重要;同时,也要对患病老人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足够的耐心。知彼知己,早防早“智”,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幸福的银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