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医疗服务 > 医疗科普 > 医疗科普 > 正文

【世界心脏日】你了解这些“心事”吗?

发布时间:2022-09-29    阅读量:       来源:


心血管疾病因发生突然且病死率高,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2022年9月29日,我们将迎来第23个世界心脏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护心知识,守护心脏健康!

什么是世界心脏日

1999年,世界心脏联盟设立了世界心脏日。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

心脏的功能

在学习如何保护心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脏的功能。心脏,虽然只有拳头一般大小,却如同一个四居室小屋,结构复杂、五脏俱全。它是人体血液的输送地,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大家日常能够自如地活动,心脏功不可没。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全身血液循环:心脏通过不停地跳动,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

②输送氧气和各种营养成分:心脏推动血液流动,输送氧气和各种营养成分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细胞,使他们发挥正常功能。

了解常见的心脏病

心脏病其实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获得性心脏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3种比较常见的后天获得性心脏疾病。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节律和频率出现了异常,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等,症状主要以胸闷、心慌、心跳、漏跳等为主。在治疗上,主要采用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方式。

(2) 心衰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导致的综合征。比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高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等,最后都很容易发展成心衰,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造成身体各个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各器官的损伤。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尽早预防和治疗。

(3)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很多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实都可以预防。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吸烟、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从这5个方面着手,可有效保护心脏。

1、戒烟

大多数心脏病死亡是由于烟草引起,偶尔抽烟或接触二手烟也会增加心脏病风险。戒烟1年,心脏病风险会下降50%;戒烟15年,心脏病的风险与不吸烟没有差别。戒烟不容易,但是戒烟的好处是巨大的。

2、健康的饮食

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的含量,预防心血管病的最佳饮食是以蔬菜、水果、全谷物、无脂或低脂奶制品、鱼、禽肉、瘦肉、坚果、豆类、膳食纤维为主。

3、经常活动身体

有规律地进行运动,有助于保持心血管健康。

4、避免超重或肥胖,保持好身材

良好的身材不仅仅是外形上的优美,更是对心脏的保护,对于肥胖的人群,心血管病和癌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肥胖可直接和间接增加心血管风险。

5、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帮我们发现一些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这些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却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脏健康的第一负责人,让保护心脏健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