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医疗服务 > 医疗科普 > 医疗科普 > 正文

带你了解“吞咽障碍”

发布时间:2022-07-30    阅读量:       来源:


 

 

案例导读——汪爹爹的病情为什么会反复加重?

73岁的汪爹爹因肺部感染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汪爹爹既往有脑梗塞病史,入院时还伴有发烧。呼吸内科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病情评估,发现患者虽然能吃下小半碗饭,但经常会出现呛咳;结合患者的脑梗塞病史,判定患者可能出现了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食时因为呛咳导致食物掉进气管内、肺内,从而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这可能是患者病情反复并加重的原因。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洼田饮水试验,测试表明患者呛咳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经口进食是非常危险的,除了少量的食物残渣可能呛入肺内外,如果呛入的食物过大,则可能出现气道内异物阻塞,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鉴于患者的吞咽困难为脑梗塞后遗症引起,病因难以缓解。呼吸内科医疗团队做出决定:立即上胃管,让患者通过鼻胃管能够更有效地进食,彻底避免呛咳;再请营养科医师会诊配置专业的营养饮食。经过治疗,汪爹爹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9天后就康复出院了。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

吞咽障碍的表现

吞咽障碍常表现为进食速度慢、吞咽费力、喘鸣、哽咽、流涎、吞咽后食物停滞或“粘着”在咽喉处、咳嗽、食物通过受阻、鼻腔反流等。会引起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误吸引起肺炎;甚至窒息!吞咽障碍病人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失语或语言不清等,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有的拒绝进食。应鼓励病人增强康复的信心,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防止病人急躁和疲劳。因此,吞咽障碍患者的日常护理十分重要。

下面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下预防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妙招!

1、进餐时如果无特殊情况需要坐起,进餐后需坐位休息30-60分钟。

半卧位:

坐位:

2、小口进食,尽量用健侧进食,给予足够的进餐时间,30-40分钟。

3、尽量食用浓稠的食物和汤羹。

4、确认前一口食物吞咽完全后再进下一口食物。

5、如果出现呛咳或窒息应立即停止进食。

6、进食过程中避免聊天说笑,防止误吸呛咳。

7、勤漱口、勤刷牙,缺牙处和假牙处应及时清洁,保持口腔卫生。

8、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反复误吸。

9、发生误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