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护理园地 > 叙事护理 > 正文

我的成长之路丨读《唤醒护理》有感

发布时间:2021-09-14    阅读量:       来源:护理部


读《唤醒护理》有感

陈磊 护师 重症医学科

我们经常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挂在嘴边,可是我们又为患者做了哪些该做的工作,还有哪些未做到的,在阅读张中南教授的《唤醒护理》这本书的过程中,让我深刻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力争把“人本位”医疗应用到护理实践中。

“我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护士”,我经常会问自己。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起初的想法是家人、亲戚、朋友生病了我可以帮帮忙;护士这个职业很稳定。当我进行医学生宣誓时,神圣的使命感让我觉得医学专业更加伟大。通过在校学习、医院实习,我转变了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护士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2015年7月我正式成为一名临床护士,从起初的带教老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到主动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等操作,再到为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等,我做的远远还不够。面对每一位患者,我们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了解患者需求,提出护理诊断、实施计划。护理计划应包含护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即治疗处置、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教育指导、功能训练、病情了解。护理计划实施的过程,需要“边做边看”,及时观察病人的反应,评估治疗处置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判断,报告医生,重新修正方案,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完整的护理循环流程。

在急诊分诊台工作期间,我们要注意每一位进入急诊大门的人,观察他们的面色、表情、步态等,对于需要急诊、急救的患者快速判断病情,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提供医疗服务,合理分区安排就诊。当我们将患者送入抢救室进行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时,很多患者及家属不理解,“为什么要送往抢救室”,患者认为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还不需要进入抢救室抢救,抢救室的费用相对于普通急诊高一些,病人提出的疑问,则是我们在工作中所欠缺的。我们需要主动为患者解释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室的目的,合理的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在ICU的工作期间,带教老师熊泽化一直跟我强调“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只有突然发现的病情变化”,作为ICU新人,我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加强学习,提高病情观察能力,善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与带教老师、医生多沟通,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我们常常抱怨治疗处置工作占用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做心理护理、教育指导、生活护理、功能训练。其实这些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在治疗处置的过程中,我们和患者的每一次沟通都可以起到教育指导的作用。在ICU工作期间,陈书琳、胡婧等老师在接班的时候,她们会向患者主动介绍自己,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有哪里不适,了解患者的需求,看似平常的拉家常也可以是了解病情,进行心理护理。

《唤醒护理》让我领会到,不仅仅需要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永葆护理人的初心和使命,发自内心的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

读《唤醒护理》有感

龙静 主管护师 甲乳外科

张中南教授在2013年用将近12万的文字讲述当时的护理现状,并根据卫生部推进的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将亲身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铺陈开来,帮助当时的护理从业工作者知道应该做什么,懂得为什么,掌握怎么做,并对如何实施优质护理,提出自己的期望。历经8年,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一步一步走进各级医院,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仍然问题不断,这是《唤醒护理》在2021年的当下仍然深深影响各级护理工作者的原因之一。

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整体护理、延伸护理、循证护理、精准护理、人文护理.......各类概念在近几年逐渐形成大的趋势,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护士在医疗行业中的地位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循证的护理概念,人文的护理服务,将病患从痛苦的深渊拉回。另一方面,他们用自身优良的品德,身心兼治的专心服务,走进家庭的健康教育,为一代又一代护生们提供了榜样,护生们因为这份执业认同感,带着期望走向了工作岗位。但是从成为一名真正的护理从业者开始,这份责任就转移到我们身上,护理患者,教导护生,破除护理管理窘境,是我们肩上沉重的担子,但是我们也坚信,我们的队伍日渐壮大,张中南教授在书中所描绘的护理愿景正逐渐实现。

2010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护士人数为2790万,其中专业护士1930万,而98%的护理从业者为女性。在我进入医学院学习直至进入医院的这11年里,从2010年的141个护生里只有6个男生,直到现在2021年潜江市中心医院新入职员工中就有近10名男生,而在工作岗位中,男护的身影也逐渐活跃在各大“舞台”。是护理的进步,医疗行业的进步,更是社会的进步。“一叶知秋”,这一小小的掠影,证实了护理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在逐渐提升,护士的价值感得到满足。

但是全球的护理人员缺口仍然是极大的,从医院的部分科室工作现状可以看出,护士奔走在一个个病房之间,穿梭于患者与医生之间,想要为患者落实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却没有一个合适的时机。想要深入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就必须采用合理的排班模式、足够的护理人员,让护理可以回归护理本质,用优良的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运用延伸护理,使护理服务走出医院,走到患者身边。

读《唤醒护理》有感

李静雯 护士 新生儿科

“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一直挂在我们的嘴边,而我们却没有真正的理解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我看了《唤醒护理》这本书后,心中有了很大的触动。书中提出护理应定义为人本位整体护理,强调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文精神,病人因病“伤心”,继而会使他们行为产生异常,直接影响到伤病的诊治和转归,因此,我们要对病人实施身心兼治的心理护理。

人在生病时,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紧张焦虑或者恐惧的情绪,由于这种焦虑和紧张,病人会对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变得异常敏感。那是一个普通的白班,突然产科送来一个血糖很低刚出生的患儿。因为需要紧急处理,所以医生指示先把患儿接入室内治疗。患儿血糖检测1.6毫摩尔/升,医生开具葡萄糖输入口头医嘱,在建立静脉通道时,患儿烦躁的哭声传到了护士站。这时候一阵狂躁的叫喊声打破了病房的安静。“干嘛不给我进去?我孩子在里面为什么哭的这么难受?你们在对他做什么?我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我要投诉你们!”只见新入院患儿的爸爸双手拍打着护士站台不停地大吼着说。当时我真被吓了一跳,不敢开门,谢天谢地幸好还有门隔档。看见怒气冲天、火冒三丈的他,我顾不上胆怯,只能以柔克刚平息他的怒火,我用温和的语气向他解释说:“先生,先生,您先别激动,听我说,您的孩子经过我们的治疗与护理,现在病情暂时稳定下来了,我们这里24小时有医生护士照看,请您放心,您孩子的病情,待会医生会跟您详细讲的,请您耐心等待一下。”说完,紧握的拳头松开了,在我转身正要离开的时候,他却用平顺的语气对我说:“护士,不好意思了,我等等吧,我的孩子在里面麻烦你多照顾他”。如此意料之外的态度转变使我紧张的心情瞬间得到平复。

《唤醒护理》一书让我对护理专业内涵与功能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深刻感受到护理工作已向着更专业、更人文化的方向发展。护理工作是平凡的,日常巡房、喂奶、打针给药,看似机械、乏味、无趣,但能从中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作出有效处理,或者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中得到患者和家属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并表示谢意,这就是我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找到不平凡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