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温度的护理人员】
在普通病房工作的时候,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健康教育,比如手术后第一次进食,第一次下床等等。后来,当我来到ICU工作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病人都是意识不清或者处于谵妄状态,根本不需要什么人文关怀了。我曾一度窃喜,这样的话我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工作一下子变得简洁起来,我很快适应了只注重抢救生命、病情监护,却忽略患者的人文关怀的状态。
术后带气管插管下来的病人,直接约束带约束起来,免得麻醉醒了把气管插管拔出来了;喝农药意识谵妄的老人,直接约束带约束起来,免得把身上的管道拔出来了。这样干屡试不爽,但是我心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有一次,看到同事在给一个脑死亡的病人洗澡,边洗澡边微笑着说:“洗干净舒服多了吧?”“你看你老是一个人躺在这里,不觉得孤独吗,快点醒过来吧,你家人都在外面等你呢?”几句话说完,病人已经完成了身体清洁。我跑过去问同事说,他都听不到,你还说那么多干嘛。她说,我总觉得我每次跟他讲话的时候他能听到,说不定我每天喊他几次,他就醒了呢?我和同事都非常清楚这种脑死亡的病人醒过来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是她能站在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并且落实际在行动上,急病人之所急,想家属之所想,哪怕是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我反思了我自己的工作,没有人文关怀,难道就天衣无缝吗?术后的病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约束起来,等病人逐渐苏醒过来,发现自己双手被捆着,躺在一个陌生的病房,周围没有家属陪伴,只要同样陌生戴着口罩的医务人员。恐惧和焦虑让他们躁动、拒管,呼吸机开始报警,引流管在脱出的边缘。这时候,我在他们耳边说“你手术做完了,很成功。现在麻药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消失,需要带呼吸机辅助呼吸,你不能说话,不过你可以用手势比划或者写在纸上告诉我。你的家人一直在病房外等你。”病人会安静很多,并且配合我们治疗,护理工作也变得更好开展了。慢慢地,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在ICU,人文关怀的体现更加重要。
马斯洛的人需要层次理论表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要,才能考虑上面阶层的自我实现需要。人文关怀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把人的需要作为第一位。在ICU的护理工作中我逐渐总结出一套好的人文关怀方法,从患者入院开始,就要以亲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不适及情感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针对性的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同时,保证病房环境,晚上关灯,制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询问患者冷热感受,及时加减衣被。最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文关怀。相信通过这些人文关怀的措施,不仅可以减轻复杂的工作,还能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在ICU护理工作中融入持续的人文关怀理念,做一位有温度的护理工作者,不仅是患者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