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党群之窗 > 医德医风 > 感谢信选登 > 正文

康复科感谢信

发布时间:2019-11-28    阅读量:       来源:监察科


脖子痛,就是颈椎的问题。长期伏案,算是必然结果。

左右活动困难,侧度难以超越15度。尊医嘱,住院。上次住院还是15年前,基本无运动习惯的我, 15年后才再次入院,算是奇迹。

康复科,4楼。僵直着脖子,笑语询问:我住院,找谁?时段刚好,医生护士都在,登记、抽血、签字。最近住过院吗?15年前算不算?不算。有高血压血糖高吗?没有。有药物过敏史吗?没有。除了脖子不能动,我啥都好。啥都好?眼睛怎么近视了?

怕疼,抽血毕,手不敢松开。被诘问,近视眼还敢说啥问题都没有?护士之一,远坐,笑。紧张顿消,有如此幽默感的护士,是病人的福气。

再视,被此语搅动的还有谁?身旁另一病人只顾疼痛,咧嘴无语;眼前两尺,一护士低头记录,颇美丽,虎口处有贴饰,矜持;右三米,两护士浅浅笑意,若听懂了语间幽默。

2号床位。理疗。实习生男,瘦,尚未浸润职业成色,大咧咧,可谅、可爱。实习生女,小个子,周到而忙乱,孩子气十足,实习后上大专班,求职,未知。理疗师女,年稍长,亲和,爱读小说,后护士戏言为其赠语,赐纸笔留言:若言清纯,却的确有了岁月之痕;若言慈祥,却诋毁了毅然青春的容颜。他日病愈,可否再来属于我的一病室二床。

三瓶点滴。“秦姐”首扎。报姓名,扫手带。叮嘱:不要过快,慢点好。谢谢秦姐。

同病室三人,同病。未攀谈。右,微胖女,招展;左,老年妇,手机不离,喋喋语,皆言谁谁谁未及探望,恼。

晚间未留病房。其后几日,一日三瓶点滴。护士每日更换,皆白衣白帽,难以辨识,似都叫秦姐。偶聊,啥药?啥作用?职业回答,没有了第一日入院时的笑语欢快。

稍愈,申请出院。护士似第一日齐。凝视走廊,可见尽头,有护士飘走其间换药。道别,恐下次再来,有“秦姐”尽心照料,扎针不疼。依然是,护士一,低头记录,纹唇精致,浅笑不语;护士二,嘱如何办理出院手续,甚细;护士三,追问,给我们的留言?

留些什么呢?小病,几日点滴,未能体味人之将去的悲凉,未能感受医生护士的入骨关切。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病得太轻。

下电梯,才顿有所感。第一日的笑语欢声,是她们内心天然单纯、友好、善意的表露;后几日的冷,是职业所限,唯敬业者可敬;道别时的静默或笑意,是护士职业与嫣然女性的潜意识交融。

护士长的名字张之娟、护士关章洁、张琴……做护士,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