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长高,家长们可没有少费心思。这不,元宝的妈妈就在发愁:孩子6岁了,是班上男孩中个头最小的,比同龄孩子矮一大截,听说医院儿科有个“骨龄检测”项目,能评估孩子生长发育有没有问题,还能预测未来身高潜力,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呀?
其实,我们人类的生长发育可以用两个“年龄”来表示,一个是生活年龄,也就是日历年龄;另一个就是生物年龄,也就是今天要谈论的“骨龄”。
什么是骨龄?
骨龄是骨骼的“年龄标签”。要了解骨龄,通常选择拍摄左手手腕部(非惯用手)的X光片,医生借助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还有桡、尺骨下端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来确定骨龄。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再通过统计处理,用年龄的形式,以岁为单位表达出来,这就是生物学年龄。
为什么要选手腕部呢?因为人手腕部骨化中心多,集中了长骨、短骨、不规则骨等各种类型,是全身骨骼发育的代表部位,常作为骨龄测量的首选。骨龄检测的最佳年龄是3-12岁。对于16岁以上的人群,可能会选择对髋或膝处的大关节进行检查。
骨龄检测可不是“智商税”。骨龄能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通过骨龄检测,不仅可以确定儿童的生物学年龄,还能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预测成年身高,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也可以提供诊断依据。在选拔艺术、运动类人才甚至司法判案的过程中,骨龄检测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怎样通过骨龄判断发育情况?
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发育异常。
骨龄差在±1岁内,属于正常发育;
骨龄〉年龄1岁,不超过2岁,属于发育偏早;
骨龄〈年龄1岁,不超过2岁,属于发育偏晚;
骨龄〈年龄2岁以上,属于发育异常落后;
骨龄〉年龄2岁以上,属于发育异常提前。
哪些孩子需要测定骨龄?
1、3岁至青春期的孩子,每年生长速度不足5厘米,建议每年检测一次,监测孩子生长发育情况;
2、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防止骨龄发育异常;
3、身高明显矮小,体重明显超重、肥胖的孩子,建议检测骨龄,具体需要医生结合孩子情况综合评估。
总的来说,骨龄是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从而为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小编提醒各位家长,孩子长高离不开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运动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几个因素。定期给孩子进行骨龄检测,做到养育孩子心中有数,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