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医疗服务 > 医疗科普 > 医疗科普 > 正文

孩子打呼噜、注意力不集中?不可忽视的腺样体肥大!

发布时间:2024-08-19    阅读量:       来源:耳鼻咽喉科


6岁的楠楠睡觉时鼾声如雷,但白天总是无精打采。

“医生您看看,楠楠晚上睡得很香,怎么到学校一副没睡好的样子,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还动不动就感冒。”妈妈焦急地带着楠楠来到医院就诊。

医生看着楠楠,一眼便识别出他的“腺样体面容”,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认了他的诊断。

“夜间打鼾、经常鼻塞流涕,实际都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若长期不治疗,不仅会影响孩子面容的改变,听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都会受到影响!”医生耐心地向楠楠妈解释。

经过病情评估,医生建议楠楠进行手术治疗,楠楠在术后恢复得不错,症状也大大改善了。

什么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也称为咽扁桃体,位于鼻腔后端的鼻咽部,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当宝宝1岁左右腺样体开始发育,6~7岁时长到最大,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这种生理性腺样体肥大是正常的,不会对孩子健康产生影响,也不必理会。

但是当病原体侵犯宝宝的口鼻腔时,腺样体就会进入防御模式,变得肿大,当病原体被清除后恢复成正常大小。如果经常受到病原体的刺激,久而久之,腺样体就会“过劳肥”。这就是病理性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尤其在3~5岁的儿童中更为常见。

导致病理性腺样体肥大的原因

疾病因素:急性鼻咽炎、慢性鼻咽炎、扁桃体炎、鼻腔炎、鼻窦炎等疾病的反复发作,会刺激腺样体组织,导致其增生肥大;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导致儿童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腺样体感染的风险,进而引发肥大;

感染:3~6岁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导致腺样体感染并出现肥大。

腺样体肥大有哪些危害

鼻塞:腺样体肥大会阻塞鼻咽腔,导致通气不畅,出现鼻塞症状;

咳嗽:由于鼻塞,鼻腔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容易倒流入咽部,刺激咽部引起咳嗽;

打鼾:腺样体肥大到一定程度时,会阻塞气道,导致睡眠时打鼾,甚至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听力下降:肥大的腺样体会压迫咽鼓管,导致中耳炎,从而影响听力;

长不高:长期鼻塞、口呼吸,会导致脑部发育供氧不足,加之睡眠不安,影响睡眠质量,会影响孩子长个;

腺样体面容:长期用嘴呼吸会导致特殊面容,表现为上颌骨变长、上切牙突出、上唇肥厚等,这就是“长残了”!

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肥大的对症治疗

针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调理: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鼻用激素、抗过敏药等处方药物,以缓解症状并控制炎症;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影响呼吸、睡眠的腺样体肥大儿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切除部分肥大腺样体。目前,潜江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开展的等离子刀腺样体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手术风险相对较低,术后基本没有疼痛,术后恢复较快,出院后即可正常上学。

手术后鼻咽部无阻塞,后鼻孔无阻挡

如果发现孩子睡觉打呼、鼻子长期不通气,最好及时到医院耳鼻咽喉科检查,有问题及早干预。腺样体肥大手术的最佳年龄为3~7岁,大部分患儿术后鼻窦炎情况明显好转,“感冒”的症状也大大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