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一系列皮肤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手脚麻木、针刺、肿痛或起水泡等,这些可能是手足综合征的表现。虽然轻度的手足综合征并不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重度的手足综合征可能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治疗进程。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什么是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是肿瘤患者在使用卡培他滨等化疗药物时常见的一种皮肤毒性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手指或脚趾麻、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发展至脱屑、水疱、溃疡和剧痛。
手足综合征发病机制
目前对手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角质层细胞能够增加胸苷磷酸化酶的产生,这种酶能够增加卡培他滨代谢物,因而导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
(2)卡培他滨是通过外分泌腺排泄的,而手和足拥有丰富的外分泌腺,因而导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
(3)手和足部的血管丰富,局部温度相对较高而导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
(4)手足综合征是一种由手足环氧合酶的激活引起的炎症反应,有研究表明手掌表皮基底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背部,因此卡培他滨引起的手足综合征主要表现在手掌面。
手足综合征的分级
通常我们将手足综合征分为3级:
I级:无痛性轻微皮肤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皮肤颜色变深、红斑、麻木,可以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
Ⅱ级:痛性皮肤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皮肤脱屑、蜕皮、肿胀,需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
III级:重度皮肤改变伴疼痛,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皮肤水疱、溃烂剧痛,需暂停使用抗肿瘤药物。
手足综合征的预防
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为轻中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来预防,做好以下几条有助于预防或减轻症状:
1、每日用温水洗手洗脚,然后在局部使用凡士林或尿素霜软膏;
2、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防止手足部充血从而诱发或加重症状;
3、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口服维生素B6片;
4、外出时多穿着长衣长裤,避免阳光暴晒;
5、穿宽松衣袜,避免手足过度摩擦和受压;
6、不要抓挠局部皮肤或挤破水疱,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