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烈日炎炎,骄阳似火。随着高温高湿天气的正式开始,多地出现了“史上最热一天”,一些地区还连续刷新高温极值。不少人出现中暑的情况。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
可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等症状;但只要改善环境,并且得到适当休息,症状就会有所改善。
2、轻度中暑
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3、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症状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型,但临床上常难以严格区分,可多种类型混合存在。
(1)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劳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患者意识清楚,体温无明显升高。
(2)热衰竭
此型最常见,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表现为大汗淋漓、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增快、肌痉挛、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等。
(3)热射病
又称中暑高热,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两型。
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于高温、高湿、无风天气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健康年轻人,由于机体产热过多,散热不良而引起。严重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患者体温高可达40~42摄氏度。
强调一下,热射病一般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度中暑”等情况。
中暑了怎么办?
如果感到头晕、恶心、心慌等相应症状时,很可能已经中暑,那么可以这样做:
1、立即将中暑人员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协助患者松解或脱去外衣,平卧休息;
2、可反复用冷水擦拭全身帮助降温,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淡盐水。降温以患者感到凉爽舒适为宜。
一般对于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救护后均可恢复正常,但对疑为重度中暑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温馨提示】
我院体检科提醒您,每年高温天气到来之前,最好进行一次体检,如果发现患有超重/肥胖、甲亢、心血管疾病等,要增强防护意识,谨防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