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到了,血压高一点正常得很。”
“就是!老年人的血压标准哪能和年轻人一样呢?”
说起高血压,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吧?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60%的人都患有高血压,大家都认为“高血压是中老年专利”,年纪大了血压自然会升高。然而真是如此吗?
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高血压不论年龄,诊断标准都是一样的。许多老年人认为年纪大血压高很正常,忽视了自身身体状况,导致更容易出现脑卒中等问题;而有的年轻人觉得高血压与自己无关,不重视健康管理,可能患病多年,都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得了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何稳定血压?请大家随小编一起往下看!
高血压是如何确诊的?
目前高血压的诊室诊断标准是:4周内,非同日,测量上臂血压3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首诊需测量双上臂血压。
血压测量规范
血压测量需要遵循“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设备精准:选择经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定期校准。
安静放松: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说话。
位置规范: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5cm(约两横指)处,松紧合适,以可插入1-2指为宜。
注意:首诊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
确诊高血压,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压一旦确诊,建议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指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限盐:每人每天食入食盐不超过6克(一啤酒瓶盖的盐量),注意咸菜、味精、酱油、醋等含盐调味品的摄入。
减重:保持体重指数(BMI)<24kg/㎡,腰围(男)<90cm,腰围(女)<85cm。
适量运动: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推荐持续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每次30分钟,每周5-7次。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以适度为宜。
戒烟:抽烟可以使血压升高,戒烟的同时,也要避免被动吸烟。
戒酒:饮酒者会增加脑卒中风险。
保持心态平衡: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什么时候可以停降压药?
经常有高血压患者问:我长期口服降压药物,现在血压一直稳定,是不是可以停药了?
血压控制正常是降压药治疗的结果,如果贸然停用降压药物,血压又开始升高,这种血压波动对心、脑、肾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有没有可以停药的可能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气候、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善,体重减轻,精神放松等等,都可能会使得血压下降。这些情况下降压药物的剂量可以适当减量甚至停药,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切不可自行停药,减量或停药之后要做好血压监测,保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尽量减少血压波动。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今年5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宣传主题为:“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在此,小编也希望大家提高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正确面对,积极治疗,筑牢长寿之路的健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