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是一件烦心、耗神的事儿,面对帕金森病,我总愤愤不平:为什么好好的,偏要找上我?”
“这病治不好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可说实话,我还是不能坦然面对现实。”

每次听到帕金森患者的抱怨,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除了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缓解他们生理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打开心灵那扇治愈之门,树立生活的信念,消除对疾病的陌生感带来的焦虑和害怕。
为了让帕金森病家喻户晓,提高公众的关注程度,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的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在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帕金森病”吧。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运动减少、姿势不稳和自主神经失调等,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除了这些运动症状外,还可以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嗅觉减退、便秘、认知下降甚至幻觉等非运动症状。
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患病率约为1%-2%,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中老年第三大“生命杀手”。它致残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患病人数还将不断上升。

帕金森病的病因
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常常具有外伤、中毒、药物副作用等诱因。通常来说,帕金森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但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及长期精神压力等,帕金森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50岁以下的帕金森发病率正逐年增加。

由于帕金森病起病隐匿,加上对疾病的认知不足,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治疗时期,导致遗憾。因此,及时识别症状是避免延误治疗的关键。
那么身体出现哪些“预警信号”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
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
在早期,如果出现了嗅觉减退、表情减少、运动行走时一侧不摆臂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帕金森病引起的。
尤其当出现了以下4种症状之一,就有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内科或者运动障碍门诊就诊。
1、抖:肢体或头的震颤,通常在休息时更加明显,一些患者会有“搓丸样”的手部抖动。
2、僵:面具脸,表情减少,躯干、肢体肌肉僵硬。
3、慢:动作变慢,字越写越小。
4、倒:起步慢,小碎步,慌张步态,跌倒。

帕金森病的治疗
虽然帕金森病在目前仍是一种不可完全治愈的疾病,但经过规范系统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如药物治疗、深部脑刺激起搏器(DBS)手术、“磁波刀”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康复训练(太极拳、健身操、步态及平衡训练)等。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者可以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同时还可以辅以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等。

帕金森病的治疗没有绝对的固定模式,需要医生和患者坦诚互信,全程管理,长期坚持,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与支持。肯定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科学识“帕”,全面抗“帕”,有效延缓帕金森病进程,提高银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