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40.8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0.04%;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9.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12%。
结直肠癌是什么?
结直肠包括结肠和直肠,而结肠根据在身体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盲肠和乙状结肠。而在中国,以直肠癌最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癌。

结直肠癌是怎么产生的?
结直肠癌的具体病因并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该病是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瞧瞧这些危险因素:①结直肠癌家族史;②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③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④糖尿病;⑤肥胖;⑥吸烟;⑦大量饮酒。

那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患结直肠癌呢?
患结直肠癌症主要集中在高危人群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以上者,列为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4.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
①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②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③黏液血便;
④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⑤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⑥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结直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随后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血便、脓血便、便秘、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里急后重、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肠穿孔、腹水以及全身症状(贫血、低热、消瘦、恶病质)和肿瘤转移引起的相关临床表现。
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筛查
正是因为它不易被发现,等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因而,结直肠癌的早筛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您属于高危人群也不要害怕,因为绝大部分的结直肠癌是可防可控的,因为大部分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很容易通过下列推荐的筛查方法发现。
①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检测(FIT):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
②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推荐筛查周期为1年1次或3年1次;
③肠镜检查: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一般推荐筛查周期为5~10年1次。
注意:虽然肠镜检查会让人产生尴尬与不适,但是还是要做到定期检查。
改变饮食习惯
①多吃高膳食纤维,这里主要指的是粗粮,玉米、燕麦、大麦等,水果或豆类的纤维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无相关性;
②控制肉类、脂肪、糖类或甜品的摄入量;
③少饮酒或不喝酒。
(动图)
科学运动
中等强度的运动,及每周5天以上,每次至少30min,可降低一般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罹患结直肠癌该如何治疗呢?
1.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包括圈套器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手术治疗等。
2.中晚期结直肠癌:包括手术、化疗、靶向、免疫、放疗、局部治疗、最佳支持治疗等。

小编介绍了这么多,其实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人缺乏预防意识,生活中不注意。要想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主要还是靠大家的自觉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并且长期保持下去。
这几个建议大家一定要牢记!
1.饮食上要低糖、低油、低脂肪,多吃蔬果和粗纤维食物;
2.生活上要有规律,多运动,保持大便通畅,规律排便;
3.工作中要善于自我调节,做到劳逸结合,不要让自己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下;
4.通常5年左右做一次肠镜检查,但是最好每两到三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疾病带来的风险。
让肠镜检查揪出这个隐藏的结直肠癌
筛查建议:
普通人群:
40岁后每5-10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
1、若筛查对象的2个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2、对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患者或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应每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
3、对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自20-25岁开始接受肠镜检查,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