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今年已是我在神经外科工作的第七年。回想我刚刚进入科室工作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对于工作的驾轻就熟,时间虽然带走了我的青春,但是也让我练就了一身专业的技能。特别是作为医务工作者,在这个不大的科室里,亲身经历了太多医生和护士帮助患者一起与死亡及病患搏斗的故事,我们的事迹平凡却不普通,以下,我想给大家讲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2017年9月,秋意渐浓,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迎着第一缕阳光,我早早的来到科室换上了工作服,开始了一天忙碌而充实的工作:整理病房、交班、发药、输液、巡视、换药、打针,所有的操作几乎一气呵成。
这时,一位同事急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急救室50床高某某不愿意配合治疗,拒绝护士的所有操作。我轻轻的走进病房,看见他正在抽泣,这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微胖身材,四方脸,由于常年在地里干活,脸上的皮肤显得黝黑而粗糙,好像几夜没睡上安稳觉,两只眼睛深深的陷了进去。随后我通过与病人的交谈了解了一些情况,得知他和妻子骑着电动车从地里回来的路上与一辆大货车相撞,由于伤势过重,他的妻子当时抢救无效死亡,而他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得到及时的救治。飞来横祸如晴天霹雳,无情地打在了这个中年男人身上,妻子的突然离世,无疑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我耐心地听完他的诉说,告诉他:已故的人是无法再生,这也是她无法选择的事情,但是作为活着的人,你是消极还是积极面对生活,这是可以选择的,但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我每天还会给他讲一些正能量的事情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不知道是我的积极心态感染了他,还是我的阳光笑容感染了他,他也慢慢地从失去亲人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在患者住院期间,我都会第一时间和他打招呼、嘘寒问暖,慢慢的我们建立了比较好的沟通关系,他时常也会跟我提及一些关于妻子生活中的琐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脸上的愁容渐渐舒展开来,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我不知道我的这种开导算不算心理护理,但我可以深刻感受到病人情绪上的变化。其实我也没有刻意去做些事情,只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看到病人灰心的时候,真心希望他尽快好起来,也许这就是一名有温度的护理人该做的。
在患者出院那天,他紧紧的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小侯护士,在我们家发生巨大变故的时候,是你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开导了我,让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这个病人出院后,我和他还相互加了微信,去年她要送我乌鸡,今年是他出院的第二个年头,他又要给我送黄桃.....虽然这些东西价值并不高,但这是病人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
现在社会,常认为医护人员与患者关系是相对立的,其实并不然,有时候医务人员站在病人角度,感同身受,多为患者着想,将心比心,病人也是可以感受到医务人员的温度的。
通过照顾患者,让这些患者的身体及精神都得到康复,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会让我回想起我儿时的理想、求学的艰辛、入职的波折,不禁会问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这意义不就是这些日常琐碎的工作,照顾每个患者的瞬间,关爱每个患者的瞬间吗?回首过往,我将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