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温度的护理人】
五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在科室参加业务学习的我们,被急促的敲门声打断。打开门,一个病人家属大声说道:“好像听到谁在喊救命。”我和几个同事迅速起身分头寻找,找到科室角落的公共厕所时,才听到孱弱的呼救声:“有人吗?能帮个忙吗?”隔着厕所门,我们与患者进行了沟通:“您怎么了?您现在可以把门打开吗?”病人摸索着打开了厕所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老爷爷趴在地上,痛苦地叫唤着:“我大便解不出来,都解了一个多小时了。”我一看,是9床年过七旬的爷爷。
爷爷的老伴二十年前就去世了,膝下二子,都已成了家,只是每天来送送饭。老爷子独自生活多年,独立性较强,已成习惯,所以没有人贴身陪护。平时身体很健康,还能干些体力活,不慎将腰扭伤,致腰椎间盘突出和肌筋膜炎,病人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可能是这些因素导致了便秘。
我和黄主任、当班医生及护士查看病人后,决定先将病人扶回病房,再给病人用甘油灌肠剂灌肠。但看到病人趴在地上,表情痛苦,想到要来来回回地折腾,我实在不忍心,于是将甘油灌肠剂剪开,直接在厕所为病人灌肠。但是病人粪便干结,又太多,甘油灌肠剂出口被堵死,无法采取相应措施。我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过后嘱咐病人将臀部抬高,然后我戴上手套,在狭小的空间里,慢慢将病人干结的大便都掏了出来。约十分钟后,病人的痛苦解除了。回到了病房,爷爷嘴里不断重复着说:“谢谢,谢谢……”
这样的事情在我三十多年的护理生涯中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很庆幸自己还热爱着这份工作,对工作还抱有当初学医时的激情。医者之于病患: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时时安慰。医者责任之大:生命所系、健康相托。医者工作之琐碎:吃、喝、拉、撒、睡,事关生存。如果按护理常规,一定是先为患者行甘油灌肠,如果无效,还需行清洁灌肠,病人要解除痛苦还需多花几个十分钟……
现阶段,护理部正在倡导人本位医疗护理和人文关怀。我的理解是:做一个有温度的护理人。时时处处换位思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学好基础理论和相关技能,将自己所学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人。只要你技术高超,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病人也能感受到来自你的这份关怀和爱,也能将爱传递、发扬,良好的医患关系会随之而来,社会会更加和谐。社会分工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每个人即是服务者,也是服务对象,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一个温暖的人挺好,做一个有温度的护理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