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护理园地 > 叙事护理 > 正文

《医生的修炼》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05-18    阅读量:       来源:妇科 关超琼


翻开《医生的修炼》首页,我便生出了浓厚的读下去的欲望。阿图.葛文德,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其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2014年《展望》杂志年度“全球十大思想家”。

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了自己亲身亲历的十几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医生所面对的不确定和做决择时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十几个故事,阿图出生在医生世家,毕业于名校医学院,满怀抱负的进入了梦想中的白色巨塔。从硬起头皮第一次拿起手术刀;第一次气管切开等种种经历,眼见身边曾经尽责的医生最终沉沦;面对种种无法解释,又难以治愈的病症,体验生命从自己手中一丝丝的逝去。

这本书映射的是葛文德他的生命之恩与医学之悟,在葛文德看来,医学这美在于思维之花的绽放,从不思(老师教,学生练)到寻思,从浅思到深思,从顺思到反思,从技术之思到哲理之思。

在医疗环境特别医患关系紧张这方面尤其有同感。恋生恶死是人之常态,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是国王还是车夫,是大亨还是乞丐,地位与金钱都无法改变个体生命必死的事实。人生的最后一道考题就是如何面对死神的召唤,恐惧、沮丧、忧伤是人之常情,再坚强、豁达的人在死神面前也无法高傲、从容起来。现世的花红柳绿、死亡过程的挣扎抗拒和对于来世的困惑迷茫都是死亡降临时不可避免的纠结。而医学的永恒困惑——不确定怀的前提(缺损配置)与对完美结局(无缺陷)的希冀。病人因为无法确诊而左右为难,医疗费用因为不确定性的探究而节节攀升,社会舆论因为不确定性而质疑医学的科学性,这个问题真的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我们,还是患者,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国为医学是一个时刻变幻、难以琢磨的知识体系。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所追求的之间总会存在一丝差距,但是正是这个差距使得我们更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医生总会面临两难的境地,有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医疗决策,而这样的决策是否会带来并发症呢?不确切的答案让人难以回答。毕竟医疗上的决定是错综复杂的,当你同到三岔口的时候,很难决定要走哪一条,就好象阿图第一次做深静脉穿刺,第一次做气管切开,这就需要医生果断决策,敢于实践,就和网球运动员、钢琴弹奏家和电脑修理工一样。我们都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但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矛盾。象机器一样完美成为医学界的一种目标。从进入医院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明白医生是不被允许犯错的,达到完美的关键是学习,只有终生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犯错误的可能性。医学也是一门探索性学科,人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远还没有达到理想和完美的境界。事实上,每个医生都有相似的经历,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生也必须不断尝试,学习新事物,不能适应新事物就意味着降低治愈病人的概率,使他们不能享受到现代医学进步的好处,然而学习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来麻烦。同时我们也要认清这个事实。“每天医生都要面对变化莫测的情况——信息不充分、科学理论含糊不清,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永远不可能完美,即使是最简单的手术,医生也不可能向病人保证术后状态一定会比原来好”。教科书里讲的各种病人典型症状,但是在临床上都无法找到一个人能把所有典型症状都见全,尤其是许多的病本来就难以鉴别诊断。唯有通过不断的练习、积累总结、谨小慎微,才能把失误降到最低,但是医生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医生要通过严酷的医学训练,本来应该比大多数人更加坚强,更抗压,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还要面临医患纠纷,麻烦出现时还不能得到外人的理解,最炽热的人,也要被冰冷的态度所浇灭。

“我们无法获得每一个病人的谅解,但是最起码做到问心无愧!”

医生如此,护士也更加是如此。医生的修炼,修炼一生,直至生命终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