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护理园地 > 叙事护理 > 正文

【人文护理主题演讲21--我的护理情怀】

发布时间:2017-05-30    阅读量:       来源:神经内科 廖新星


在一次护理查房中,我接触到了一位小脑梗塞的病人,在责任护士简述病情过程中,老人似乎不大愿意搭理我们,对于我们的问候,不理也不睬,家属给予的解释是老人原本话不多,是那样。而当一勺稀饭送至老人嘴边,老人努力抬起头,进食几口出现呕吐,这时,我们觉察到了问题。为什么会呕吐?发生多少天了?在吃饭时吐,其他时间段呢?经过详细的询问,我们了解到老人的头晕症状在入院后略有改善,如今再次出现,已有几日,静卧于床上时一般不会晕,进食时症状明显。经过医生的查体,在排除病情加重的情况后,我们重新评估了这位病人,第一:他的四肢肌力达到四级,可以自行进食。第二:卧床时间过长,床上活动几乎为零。第三:进食时体位改变过快,患者未能适应。

我在想,医院护理的对象是病人,它要求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评估来判定病人做他能做的事情,协助病人做他不能做的事情,生病不等于所有能力的消失,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除非已然完全丧失,否则永不言弃。同时,健康指导需要贯穿治疗始终,无处不在,“李爷爷,您多活动,对疾病的恢复帮助非常大”,就这样一句话,看似简单,却不容小觑,长期卧床会造成深静脉血栓、肺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等并发症。拿深静脉血栓来说,栓子一旦脱落,拴住肺动脉,病人就危险了。

假设,我们让这位患者以目前的症状和表现维持几天,呕吐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病人不想进食了,他可能会想:我这样一直吐,病情是不是越来越重了?病人首先出现最明显的特征是营养失调,伴随免疫力下降,感到无力,原本能做的一些事也做不了了,慢慢的就真的不能自理了,长期不能生活自理的病人会逐渐丧失自尊、自信甚至人格,这一系列负向的连锁反应带给病人最后的是绝望。

而现实生活里我们针对这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鼓励患者慢动作变换体位、自行进食,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加强康复锻炼,增进医、护、家属多方面沟通,让患者感受到了来自周围所有人的正向的指导,他看到了友善、帮助、关心和希望,后来,病人康复出院了,大家都发自内心的笑了。

以人本位整体护理的观念为指导,通过细致的观察、专业的评估、谨慎的思考、正向的指导、及时的处理、有效的预防来满足病人在生活、康复、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防止病人恢复的延迟,最终实现我作为一名责任护士的自我价值,这就是我的护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