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护理园地 > 叙事护理 > 正文

【再遇明月-写给远方的家人】

发布时间:2016-04-15    阅读量:       来源:心内科 宗吉


不经意抬头的瞬间,我瞥见了窗外那轮明月。我的窗面向东南,此时的月亮正斜挂在窗子的左上角,是一轮闪闪的白玉盘。

就这样意外地被月光撞个满怀,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心也瞬间变得柔软。那感觉就像是在喧闹的大街上,与一位失散多年的知心好友再遇一般,欣喜,感动,也掺杂些许忧伤。她从遥远的天际飘来,又携着我的思绪飞去,回到我们曾经夕夕相伴的岁月。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无忧的小女孩。晴朗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坐在被月光笼罩的院子里,吃晚饭,话家常。褐色的土院坝被月光染成了银白,黄色的小胖狗被月光染成了银白,奶奶的花发被月光染成了银白,就连每个人的笑容也闪着银白的光辉。微微有些昏暗的,是斜斜的人影和清风中的斑驳竹影,散落在院坝的一角跟青色的石墙上……

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听着爸爸妈妈细碎的话语,数着奶奶脸上的皱纹,嗅着她怀里的清香,我和弟弟渐渐进入了梦乡。梦里我常和奶奶故事里的月亮女孩儿嬉戏……小时候的月儿总是那么圆满,月光总是那么温柔,似山泉,我用双手掬起,一捧捧洒向夜空,又用脚丫子搅和,溅起一朵朵水花。

后来,上了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我离家越来越远,跟月儿也不知不觉中疏远了,淡漠了,我再没有好好地赏过明月,更没有好好的享受过月光。

我渐渐长大,而我们却越隔越远。一家,五口,分散四方。我和弟弟离家求学;爸爸为了养家常年在外漂泊;妈妈独自在家守着老人和那一方土地;而奶奶的脊背弯成了初一的月牙儿,头发不用月光染色已经如雪,步履日渐蹒跚,我仿佛听见她正离我远去的脚步声,而我却怎么也抓不住她的手……

如今的我,已长大成人,成为一名护士,我忘不了当初你们对我的叮嘱:“做人做事要像月亮那般温柔皎洁。”当我遇见年老的患者,便想起我慈祥的奶奶;当我遇见中年患者,便想起我的爸爸妈妈;当我遇见小孩,便想起我可爱的弟弟……于是,我对他们温柔地微笑,同情他们的痛苦,希望抚平他们的创伤,并带给他们快乐。

因为你们在远方,也会需要关爱,我深爱你们,便会深爱他们,但愿你们遇见的每一个人都能给予你们以温柔,正如我能温柔地对待我遇见的每一个人。我永远记得,当我成为护士的那天,你们脸上写满了欣慰,爸爸说:“这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行业,很好!”于是,我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成为让你们骄傲的白衣天使。

我一路逐梦,会累,也会受伤,不是每一个病人及家属都容易相处,不是每一次与疾病或死亡的对抗都能取胜,也不是发生的每一种状况我都能应对得当……但是,当病人康复出院时,当拯救病人的生命于死亡线上时,当一位奶奶拉着我的手说我比她的亲孙女儿还亲时,当我发现我并不孤单,身边全是温暖明亮的白衣天使时……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我需要的只是不忘初心,继续奋斗。

在这里,我有了新的大家庭,有引导我向前的师长,有互相扶持、共同进步的好友,有着许多视我如亲人的病人,更有远方的你们对我默默的支持,我好似正行走在洒满温柔月光的道路上,携着我的梦想、你们的思念与期望,一路向前,奔向黎明……

只是,日益浓厚的,是乡愁,还有对你们的思念。月光依旧,而我的心却朦胧。多年前的月下相守,仿佛是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如此清晰,但如何能进入到那画中去!你们说,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种默契—在我与明月不期而遇的那一刻,你们—我深爱的家人,在不同的远方也正抬头,恰好撞上那一轮皎洁,然后,我们在那深沉的夜幕里看见了彼此的脸?

我相信,确实存在那样一种默契,它叫做“千里共婵娟”。在那深蓝的夜空里,我看见了奶奶堆满皱纹的笑,弟弟嘟起俏皮的嘴,爸爸严肃而沧桑的脸,妈妈温柔关切的眼。我轻轻地咧一咧嘴,你们也跟着笑了,笑容淡淡的,披着月光的清辉。

再遇明月,我祈求她赐予我们共同的温馨梦境。梦里,所有的愿望都实现,我们一家人在月光笼罩下,竹影斑驳里,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