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 患者版 > 护理园地 > 叙事护理 > 正文

【一句话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3-09    阅读量:       来源:心内科


首先,我解释一下题目中的“打回访”是什么意思?所谓的打回访是医护人员以电话的形式向出院病人或者其家属问候并了解病人离院后的身体康复状况。过年会不会去打回访呢?如果被问起,很多工作人员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不打了。电话回访是有时间规定的,须在病人出院多久内进行一次,它会因每个医院及各科室的具体情况而要求不一。如果在过年回访的截止时间到了,那还要不要打回访呢?若存在这个前提,就会有人犹豫了。

科室里有一位同事的家人一月份因病住院治疗,年前出院,年后上班遇到同事时,她提起过年期间接到的回访电话很不高兴。我想那位打电话的同行可能是因为回访日期的缘故也可能只是出于关心而发出的善意问候,而忽略了作为一名普通的百姓,在享受浓浓的节日氛围之时,是没有人愿意接到来自医院的回访电话的。春节作为中国最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一个节日,它代表了团圆、喜庆、欢乐,忌讳疾病和悲伤。犹记得小时候过年时祖父祖母告诫自己不可以哭,不然那一年都得哭鼻子。在这里,我并不是批评那位同行,他这么做也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是落到实处上欠了点考虑,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不愉快。换个角度来看,既然有人看重在乎忌讳某些事,那我们就避一避,尊重他们的习俗。同理,护士在进行灌肠和臀部肌肉注射这些护理操作中,我们为什么会为病人“拉床帘”?因为考虑到操作中涉及病人的隐私,在床帘拉上之后,相较于之前大庭广众的环境,病人会相对放松,使操作得以顺利进行,这不是什么大的创举,只是出于尊重和理解。

年初一值夜班,下午四点接完班后很快又来了新病人,待完成新病人的治疗后才和同事开始吃饭。接着,我看见有人站在护士站前面向里望,我立即放下碗筷走向他,这时他也看到了我,“请问,您有什么事吗?”我问。他说:“在吃饭啊?”“是啊,您有什么事?”我又问了一遍,对方说:“没什么。”然后离开了。于是,我继续吃饭,等我解决完晚饭再次来到护士站时,那个人又出现了,“可以帮忙换下衣服吗?我妈妈刚洗了澡。”“行啊!”我愣了一下,接着说“您刚才也是为这事?”对方说:“嗯,你们科护士都蛮好,上班也辛苦,换衣服我们也不急,等等没关系的。”“谢谢您!”说完我赶紧随他去帮忙,那位病人正在使用微量泵输液,对于这类病人的更衣,我们科室均是由护士协助完成。坦白说,当时听到家属的那番话,我有点惶恐,有些不安(病人竟然主动等我),更多的是感激,感谢他们说的那些话,这些话里包含了他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他们的理解。

我们为病人考虑,病人会为我们着想,因为理解,所以懂得,才会身体力行。单方面的付出不一定长久,正是因为有了相互尊重和理解,才会使和谐的光环萦绕在心内科的上方,永远挥之不去。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自有其民俗习惯,也正是因为这种互相的尊重理解和包容,才会有这个大家庭的和谐。

过年要不要打回访?多想下病人,怎么做才是他们乐于接受的?以尊重他们的方式,设身处地的考虑下,答案不得而知。

心内科:廖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