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十二月,时下的潜江市中心医院,正处在黎明破晓之前,一群身着白衣的平凡人正在用血肉之躯抵挡疫情高峰的冲击。
近期,随着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持续增多,各科室维持运转的压力不断增大。为了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在院领导的指示下,各科室按照床位利用率的120%准备加床收治患者,对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收治,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感染科、ICU随时做好会诊准备,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每日进行巡查和工作指导,同时,后勤部门全力保障资源供给。一场与病毒的接力赛,正式打响……
感染科程蓉:她付出更多的是医务工作者这个身份
晚上22:50,感染科护士长邵海燕接到一通电话,正在上夜班的护士在电话那头急切地汇报情况:她的搭档程蓉突然胸闷气促,心率增快到150次/分,几乎晕倒。邵海燕赶紧安排护士喊来夜班医生查看情况。
邵海燕再次联系夜班医生,可医生正忙着处理程蓉的紧急情况,没有回应。漫长的等待让大家焦虑不安。终于在一个小时后,医生发来简短的消息:“心肌酶谱暂时没问题,肺部感染情况很严重,已安排住院。”
情况比大家预计得更为严重,程蓉的双肺70%感染,属于重症肺炎,告病重。
为什么情况突然这么严重?抱着这样的疑问,邵海燕回想着这个月来程蓉的工作状态。在防疫政策调整后,医院于12月10日迅速成立了隔离病区,作为感染科的护士,程蓉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随着病人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愈加繁重,队友们却因为感染相继倒下了。为了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治疗,程蓉下了夜班也要继续在岗位上留守,高强度的工作持续了半个月。期间她发过烧,却没有把病情挂在嘴上,靠着坚强的意志力扛了下来。随着隔离病区的任务结束,感染科病区重新成立,她又继续在感染病区护理病毒性肺炎患者。在她病倒的前几个小时,她还早早地来到科室接班,直到她实在坚持不住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大家才明白,程蓉一直都有不适,只因为那份强烈的责任心,让她咬牙坚持着。
程蓉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认真踏实的护士,不论再忙,干起活来从没有怨言,也从不推脱自己的责任。入职十余年来,她总是帮有事请假的同事代班,自己却除了一次摔跤骨折以外,从未请过一次假。
她的病情牵动着全院的心,在医院,她是同事,是战友,是朝夕相处的亲人。在家里,她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可是大多时候她忘了这些身份,她为之付出更多的身份叫医护工作者!
在度过危险期后,同事们纷纷去病房看望她,她面容憔悴,戴着面罩吸着氧气,身后垫着厚厚的棉絮,无法平卧,不能言语,她的被套上还有几处采血后留下的血迹,她的母亲坐在病房里静静地陪着她,此时大家能做的就是陪伴和鼓励,盼望着她能早日康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打一场硬仗,即使再难也要坚持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直击新冠病毒的重点科室,在门诊医生接连高烧倒下时,科主任李荆萍带病坚持着,支撑起每天一百多位门诊病人的工作量,当负荷太大的她体力实在不支时,也只是在科室稍作休息,等待身体稍好些便立即奔赴“前线战场”。住院部唐小双医师带着病毒性肺炎继续工作,组长何会也已连续工作了28个小时,他们轮流倒班支撑起了住院部繁重的工作量。重症患者每天还在不断涌入,护士们为了方便处理日益增多的病人,她们用纸盒子做了斜挎式的工具袋,好装下更多的用具,她们笑称这是“LV包包”。
护士长符美芳是科室同事们眼中最坚强的那个人。11月一次体检,她查出了子宫肌瘤,因为担心秋冬季节病人增多,17日就做了切除手术。在刚刚康复回科室上班不久,因为疫情政策调整,收治的新冠感染患者日益增多,本就免疫力未完全恢复的符美芳也感染了。住院部的护士们相继倒下,最高峰的时候只剩下3名护士照顾饱和的患者,护理部紧急调配了几名护士前来支援。看到这种情况,符美芳也焦急万分,自己不上,同事们就要承担更多工作,大家都不舒服,自己即使再难也要坚持!休息没有多久,符美芳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新冠症状加上术后一直未完全恢复,她坐一会儿就难受,走路也喘得厉害,为了保障工作正常运转,她仍一丝不苟地护理着每一位患者,耐心回应他们的需求,鼓励、坚定他们康复的信心,带着她们的“LV包包”前前后后地奔忙着……
ICU:全力保障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作为保护患者生命最重要的后盾,舒鹰主任带领的ICU团队,收治的都是各类危重症患者。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后,隔离病区也作了相应调整,加之病人数量早已饱和,插管病人多,即使戴着n95口罩,医护人员也难免于感染。舒鹰主任也在做完气切手术后感染了,他说,医院对新冠感染者应收尽收,不严重的都收治到内外科,严重的就转到这里来。现在,ICU的8位医生基本都感染过了,即使发着烧,休息半天后也要坚持来上班,可以说是前仆后继,护士体力工作量更大,护理任务繁重,但休息两天不到也来上班了。所有医护人员每天两点一线,加班加点,全力保障着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急诊科:火力全开,奔跑在一线的急救卫士
根据医院安排,急诊科EICU开始运行,同时加强了急诊患者的留观,开放成年患者的门诊输液。
急诊科护士长钱义红介绍,目前患者人数较以往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当下最大的困难是日益增多的患者和不断有医护人员倒下。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病人的询问声、车轮声应接不暇,为了保障每个人的救治,医护人员几乎是一路奔跑。在医护人员感染最高峰时,科室只剩下二分之一的人员,大多都是不等康复就马上上岗,轮换症状较重的同事。这段时间大家陆续康复,火力全开地工作,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好像形成了一种默契。在急诊科,除了新冠患者的救治外,他们还要保障创伤、卒中、中毒等危重症患者的后续治疗,有时候一个上午就要抢救好几名患者。在他们中,护士邹丽娜不仅要照顾瘫痪的父亲,因为丈夫常年在外地,她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在她感染后,觉得自己还能坚持,没有请假就连着来上夜班。这样的例子,在医院,还有太多太多……
在这特殊的时刻,全院上下一心,抱着没有退路的决心,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压峰缓疫,全力保障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黑夜过后,是破晓的曙光,坚守过后,是希望的暖阳!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共克时艰,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将战胜一切困难,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