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伴随着监护仪规律的声响,我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穿梭在一个个温箱旁不停地忙碌着。
2022年7月1日4点50分,天空渐破晓,大地雾朦胧,街道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平静:“喂,是新生儿科吗?一个胎龄28周+6天,体重90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马上送过来。”电话刚挂断,产科的医生、护士已经抱着孩子来到了新生儿科的门口。
孩子父亲站在一旁,满脸的焦虑和凝重。打开包被,仔细观察这位提早来到人间的小天使:瘦小的宝宝缩成一团,稚嫩的皮肤薄如蝉翼,胳膊虽然处于水肿状态,但还没有成人拇指粗,最危险的是肺部尚未发育成熟,此刻呼吸困难伴有呻吟,左侧上肢及下肢肿胀,皮肤已发绀,各种情况均显示孩子生命体征不平稳。
在与生命的赛跑中,每争取一秒的治疗时间对孩子来说都无比重要。医护人员立即进入抢救状态。给予心电监护、动态血气监测、清理呼吸道、呼吸机辅助通气……在呼吸机的支持下,孩子的呼吸终于有了平稳的节奏。
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的科主任谢化胜和护士长刘纯翠也参与到患儿的抢救中来。谢主任查看了患儿的情况后,评估孩子有救治存活的希望,但需闯过重重关卡,治疗起来会非常艰巨且漫长。经过与患儿家属的充分沟通,家属表示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抢救孩子。
谢主任立即决定给这个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脐静脉置管。上午11时,在上级医院老师的指导下,护士长刘纯翠顺利完成了科室第一例脐静脉置管,为患儿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患儿的后续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重难点。因为患儿胎龄小,是极低体重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死亡率极高。为了帮患儿闯过早产儿各种并发症风险的难关,新生儿科团队针对患儿情况,制定了周密的诊疗护理计划。为避免反复穿刺为患儿带来痛苦,几天后护士长刘纯翠又为患儿进行了PICC置管。
副主任胡芳、管床医生杨璇每天在科室守护,从治疗到静脉营养配制,每毫升出入量都严格计算、执行。由于患儿吞咽功能差,胃肠功能紊乱,只能从1毫升母乳开始微量喂养,再1毫升、2毫升缓慢地添加。
在昼夜不间断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宝贝在慢慢长大。现在每次奶量已达到24毫升,体重也从900克增长到1360克了。医护人员早已将她视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地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星星”。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星星”的心理健康发育,医护人员又邀请宝贝妈妈来病房做袋鼠式护理。当“小星星”戴着呼吸机第一次和妈妈亲密接触时,妈妈既激动又紧张,不敢去触摸。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小星星”趴在了妈妈的胸前,听着熟悉的心跳声,安心、快乐地挥舞着小手。护理人员汪丹教“小星星”妈妈怎么做抚触,宝贝对妈妈甜甜地笑着。

7月30日,“小星星”满月了。当爸爸妈妈来到病房,看着医护人员提前准备的满月照,爸爸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大家一起为“小星星”庆祝满月。
“小星星”目前矫正胎龄还不到34周,仍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之路还在继续。
面对生命之托,我们全力以赴。我院新生儿科的医护团队将不断努力,用专业的技术和人文关怀用心呵护每一位患儿,用厚实的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让“濒临枯萎”的幼苗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为全市危重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为每个家庭守住生活的希望!